编者按:2017年5月,我校在位于信阳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并结成了校地合作共建单位。
16172学期,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组织3批次600多位全校优秀学生代表、赴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现场接受红色革命教育,返校后制作PPT,在思政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018年3月30日,在汪蔚馆长的带领下,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一行10余人,来到许昌学院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为我校大学生进行“红二十五军的卓越贡献与红色基因”专题讲座、“红色大别山·辉煌鄂豫皖”“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主题展览等形式多样的革命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以《许昌学院:让红色基因激活高校思政课》为题,被《河南日报》2018年4月3日第四版予以报道。以下为报道内容: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备受赞扬的英雄部队,这支部队经历了长征前的曲折发展,长征中的艰苦奋斗,最终为长征做出卓越贡献,留下了红色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继承这笔财富?”3月30日下午,许昌学院C座教学楼202教室里,200余名学生正在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节课的授课教师蒋仁勇并非许昌学院的思政课教师,而是来自省委党校的专家。他还是大别山干部学院教授、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特聘专家。这堂课的内容也没有因循教材,蒋教授讲的是“红二十五军的卓越贡献与红色基因”。
“吴焕先等革命先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这堂思政课我们受益匪浅!”该校商学院2017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史超群听完课后说。
这次“走”进许昌学院的还不止这些。应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馆长汪蔚一行带着30余块展板来到许昌学院,将博物馆“搬”进了校园,运用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向师生集中展示了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故事与光辉岁月。博物馆讲解员张亚君说:“这是我们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们共同学习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我们感觉到了责任与光荣。”
据了解,2017年起许昌学院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和竹沟革命纪念馆等地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与基地结成了校地合作共建单位。一年来,学校已多次组织师生“走出去”,赴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们反响热烈。据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许涛介绍,前几批参加“走出去”实践教学的学生通过拍摄照片、视频,制作成PPT,回校后在思政课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让课堂有了更多活力。“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实际感受‘红色基因’,这次我们邀请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的多位骨干宣讲员走进校园,通过展览和专家宣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许涛说。“我们的思政课已不是单一的理论教学,而是融合了课堂育人、实践育人、导师育人、科研育人四个方面。”
“我校正在不断探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从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许昌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冯晓民说,“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学校思政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大大增强了。”(编辑: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