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政治哲学研究所2017年第六场博士论坛成功举行

作者:管理员  编辑:  审核人: 点击:[]  2017年06月05日 14:55


摘要:


2017年6月2日,政治哲学研究所2017年第六场博士论坛于下午四点在文科综合楼727会议室举行。博士论坛是由许昌学院政治哲学研究所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常规性学术活动。本次论坛的报告题目是《孟子性善论的现象学解读》,主讲人是谢永鑫博士,评议人是杜战涛、王晓丽。全校师生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谢永鑫博士的报告由以下五部分内容组成:1.问题的缘起2.意义、价值、善3.舍勒对价值与善恶的考察4.孟子的性善论5.结语。报告伊始,谢永鑫博士指出此次所作的报告不过于拘泥于学术报告的形式,更类似于一次读书心得的分享与交流。在第一部分,谢博士首先引用了《中庸》里孟子的一段话,着重阐述了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古代社会是官本位社会,“获于上”即得到上级的信任,在此,谢永鑫博士指出儒家在追求方式上的不同:结合内圣外王的思想,儒家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在第二部分,谢永鑫博士分别介绍了意义、价值、善的含义,同时也指出了三者的内在联系和不同之处,如:价值成为包括人的权力与利益、社会制度和规则的公正与效率、人际友爱、生活幸福和保护自然生态等等的“广义的善”,善和价值的内在是一致的;意义和价值两词有相通点但也是各有侧重:意义是描述性词语,价值是评价性词语。最后,谢博士阐述了生活的意义在于是外在的意义、整体的意义,更在于为人生指明了方向。在第三部分,谢永鑫博士首先结合马克斯·舍勒:《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非形式的价值伦理学》;弗林斯《舍勒的心灵》:舍勒的价值伦理学是西方哲学中唯一试图在人心中发现价值秩序的伦理学这两本书(与儒家思想有切合之处)的内容,从整体上阐释了舍勒对价值和善恶的看法。价值一方面是独立存在的;另一方面又是在事物的活动中才显现出来的。进而提出有五个价值等级,它们又分别与五种不同的感受相关。由高到低分别为(1)神圣和非神圣的价值等级(2)精神价值的价值等级(善、美、真)(3)生命价值的价值等级:从“高贵”到“卑贱”都属于这类价值(4)有用价值的价值等级---现代社会的主导价值:有用的与无用的(5)感官价值的价值等级:适意的与不适意的。在此处,谢博士进一步指出这些价值以及伴随的感受状态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前两种价值等级(存在着只有位格才能感受到的价值,也存在着只有位格才能有的感受状态。);后三种价值等级(存在着对生命价值的感受,也存在着仅在活的身体或动物机体中才能被感受到的感受。它们各自的感受状态总是与生命相关,而不是与位格相关。)接着,谢博士提出舍勒把善、恶称为“道德价值”,把价值等级中的价值称为非道德价值。善、恶与事物是分离的,但是它们还是处在与事物的关系当中(即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显现的)。在此,谢博士着重强调了“位格”这一概念以及与善恶的关系(位格是善、恶的载体),对比了牟宗三关于良知的看法。在第四部分,谢博士先简单梳理了《孟子》中“善”字的用法,接着分别阐述了A.善是人性的欲求能力,是人的情感偏好,它不是对象化、实体化的。价值是通过内心的情感偏好实现的。B.价值等级的多样性与层次性C.价值欺瞒(人的自欺总是可能的)三部分内容。之后,谢博士简评了傅佩荣的观点。报告的最后一部分,谢永鑫博士提出了“善在心中、路在脚下、顺之而行、与物同化”,借人和天命的关系,希望大家能遵从自己内心的呼唤,生活的意义也就在此。

谢博士的报告逻辑清晰、语言生动、旁征博引、举例论证。报告结束后,杜战涛、王晓丽两位老师进行了精彩点评,与会的各位老师相继阐述了自己观点;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疑问,会场气氛非常热烈。下午六点,论坛在老师、学生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地接近尾声。此次论坛师生无拘无束,发言活跃,观点交锋激烈,提出了很多疑惑和问题,碰撞出了很多火花,达到了促进学术观点交流,活跃校园文化的效果。(图文/何茜茜、谢永鑫)

上一条:我院学生党支部召开民主评议党员暨专题组织生活会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心)教工第一支部举行首届“两学一做”知识竞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