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下午,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守夫应邀于文科综合楼1130会议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作题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理阐释与课题研究”的科研讲座。院长周耀宏,党委副书记岳凯声,副院长林云飞、菅强出席会议,部分思政课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菅强主持。

讲座中,张守夫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经济与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为核心,从核心原则、关键要素、结构分析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阐释。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以唯物史观为核心分析工具,聚焦经济与社会领域,在课题申报与论文发表中突出马理论阐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需区分“宏大理论”与“具体专业问题”,避免与纯专业学科比拼深度。在生产力三要素应用部分,张教授详细剖析了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时代特征与研究重点,指出新质生产力发展引发的结构性失业、科技与产业革命深度绑定等关键问题。随后,他围绕生产关系与经济社会结构,解读了“1+4+1”分析模式,并结合产业融合、国内大循环、乡村振兴等场景,阐释了理论应用路径。
最后,张守夫教授给出具体研究建议,鼓励教师聚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行国家社科选题,结合“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上层建筑”逻辑进行论证。

随后,周耀宏作总结点评。他指出,张守夫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宏阔的理论视野,为参会教师示范了“把中央精神转化为学术话语、把学术话语转化为课题选题”的完整路径,显著提升了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既深化了师生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理认知,也为科研选题与方法创新提供了宝贵思路。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把讲座收获融入教学与研究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深度融合。(摄影:谢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