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为进一步贯彻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院主题教育工作具体安排,11月8日下午,教工第一支部书记刘镭同志在文科综合楼E1130会议室为全体党员围绕鄂豫皖根据地的讲述革命故事。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地处三省边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1927年11月,共产党人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领导黄安 (今红安)、麻城农民起义,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至1929年先后建立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4月,三个根据地联成一片,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了鄂豫皖特区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先后粉碎国民党军的三次 “围剿”,根据地扩大到包括黄安、麻城、商城、光山、六安、霍山、英山等二十六个县,并于1931年5月成立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张国焘任书记。11月,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1932年10月,由于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和张国焘的错误领导,未能粉碎敌人的第四次 “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向川陕地区转移。留下的红二十五军和当地人民一起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之一,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大别山区牺牲了近100万人,按照鼎盛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350万人计算,每3到4人中就有1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在这近100万革命烈士中,留下姓名的只有130351人,其中湖北省牺牲59317人,河南省牺牲31748人,安徽省牺牲39286人。仅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就有5.5万人为革命献身,留下姓名的只有11057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大别山军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
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瞻仰革命烈士纪念堂。习近平驻足察看,不时同大家交流,追忆峥嵘岁月,并看望了当地红军后代、烈士家属代表。
吃水不忘掘井人,正是无数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的牺牲,才换来了一次次胜利,才有了今日我们美好幸福的生活。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温根据地故事,党员、干部自身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作为马院教师,要对大学生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图文:刘镭 吴德慧)